【大阪】解構大阪EXPO’70 |傳奇作品|岡本太郎《太陽之塔》

喜歡此文章請在最下面給個讚|分享此文章至

日本已故著名藝術家岡本太郎(Okamoto Taro, 1911-1996)有兩件傳奇作品,一件是大型壁畫《明日之神話》,另一件就是《太陽之塔》,屹立於大阪萬博記念公園(大阪万博記念公園,日本簡稱為「大阪万博」或「Expo ’70」),塔內之作品「地底之太陽」曾於 1970年在大阪世界博覽主題館內展出,世博完結後被遷移到別處,至今下落不明。至於《太陽之塔》外觀保留得完整,內部在重新修整後再度對外開放,更因2025年大阪再度舉辦世博而備受關注。

大阪岡本太郎太陽之塔
大阪万博記念公園岡本太郎作品《太陽之塔》

《明日之神話》是現今放在東京井之頭線涉谷站與 JR 涉谷站連接通道、永久免費展示的大型壁畫。這件作品於岡本太郎在墨西哥完成至離世後,一直消失於人前,直至 2003年才再度奇蹟出現。由消失、發現、送運回日本,至到復修,又是另一個故事,另文再述。

《太陽之塔》是岡本太郎之代表作,特別為 1970 年大阪世界博覽會主題館而設計。當年籌辦大阪萬博會時,岡本太郎被引薦成為主館設計者。

60年代全球正值思維與創見大爆發,1970年大阪萬博「 Expo ’70 」以「人類進步與諧和」作為主題,以展現人們對世代轉變的期許與盼望。岡本太郎曾於20年代末至30年代旅居法國,受到抽象主義與超現實主義影响,是當時日本極少數風格前衛的藝術家;加上岡本太郎的父親是一名漫畫家,更令他的宇宙觀更廣闊,願意接受超現實而可能存在於世的異空間。岡本太郎設計的《太陽之塔》正正把這種跨越時空和宇宙的世界觀與能量展現出來。

岡本太郎
岡本太郎為日本上世紀前衛藝術家之一
岡本太郎《太陽之塔》
岡本太郎《太陽之塔》如今依然屹立在大阪万博記念公園內

岡本太郎以他特有的世界觀和宇宙觀,發揮藝術與想像,製作出一個1:100主館小石膏模型,再由建築師放大建造。由於岡本太郎本身只是一位藝術雕塑家,天馬行空的設計最後還是需要考慮實際建築力學,高約 70米的《太陽之塔》在繪畫建築草圖時需要不斷修正,岡本太郎許多原有想法,因為無法在建築上實踐,與原有模型有許多差異,岡本太郎看完設計草圖後甚至大呼「這不是我的作品」!

當時萬博藝術總監千葉一彦不斷向岡本太郎解畫,岡本太郎終於肯首接受設計上的改動,並在細節上修改配合,最後建成這座象徵貫穿過去、現在與未來、展現萬物生成的能量,也象徵「生命之中心」的《太陽之塔》。

坐上大阪單軌電車 Monorail(大阪モノレール線)抵達「万博記念公園」站,步出車站就看見不遠處樹叢中露出的《太陽之塔》上半部,陽光下閃爍着象徵未來的「黃金之顏」,格外搶眼。耀眼的金光猶如展現着未來的光芒。

岡本太郎《太陽之塔》
從Monorail万博記念公園駅可以看到《太陽之塔》

購票後走進公園,《太陽之塔》就在眼前。外觀可以隨便參觀,要進塔就得預約才可參觀。

當年大阪萬博「EXPO’70」於1970年3月15日至9月13日舉行,為期183日,當年共有77個國家參與。世博結束後《太陽之塔》原定如其他展館建築一樣被拆除,唯當時民眾強烈希望保留這座塔並進行聯署,當地政府終在1975年決定永久保留,唯裡面一直沒有對外開放。2016年,當地決定復修《太陽之塔》內部裝置,於2018年重新開放。

岡本太郎《太陽之塔》
《太陽之塔》第一張臉:黃金之顏

眼前的《太陽之塔》依舊保留最初的模樣。頂部一張閃閃發光的臉就是「黃金之顏」。原本組裝的「黃金之顏」由 337 塊鋼板製成,當年在萬博中十分搶眼。經歷年月,「黃金之顏」因為老舊破爛,在1992年以不鏽鋼複製品取代;本來於正面的 167 塊鋼板現放在万博記念公園展覽館內收藏,背面170塊嚴重損毁的鋼片已被處理掉。

「黃金之顏」上的雙眼曾裝有氙氣燈,當年在世博會場亮起;1970年世博結束後,塔之地下室被雨水浸濕電力故障;加上這裡鄰近大阪伊丹機場,為免燈光影響航班升降,除了2004年名古屋舉行「愛.地球博」時重啟一次亮燈儀式,氙氣燈就沒再亮過。2010年大阪世博40周年,「黃金之顏」眼睛由氙氣燈換上低亮度LED燈,現時於每天黃昏至晚上十一時亮起,重現「黃金之顏」閃亮雙眼。

岡本太郎《太陽之塔》
《太陽之塔》第二張臉:太陽之顏
岡本太郎《太陽之塔》
《太陽之塔》第三張臉:黑色太陽

塔正中央白色臉孔是「太陽之顏」,岡本太郎當年用來象徵「現在」。此臉樣子看起來有點奇特,驟眼看如撅起咀。是不屑?是不滿?抑或滿不在乎?設計者並沒為此特別詮釋,只留待每個前來的人自己想像。

第三張臉在《太陽之塔》背面,叫做「黑色太陽」。塔剛建好之最初並未有這張臉,也不在草案之內,萬博開幕前,岡本太郎特別要求住在裡面親身感受,最後他決定在背面加上這張臉。以信樂燒1製作、象徵過去。

《太陽之塔》還有一張神秘之臉,稱為:「地底之太陽」,只有進入《太陽之塔》內部才能看到,象徵遠古之太陽與人類盼望之源。這張臉高約3米、全長約11米,是1970年世博內部展品,世博完結後,《太陽之塔》就沒再對外開放。原先,這座塔會如其他世博建築一樣拆除,在1975年才決定永久保留,「地底之太陽」也本應封存在這座「時間之塔」中;然而,在轉折命運卻令「地底之太陽」消失於人前。

到底「地底之太陽」下落如何?據考究,1977年「地底之太陽」被運到神戶市立王子動物園內兵庫縣廳,惟1984年縣設施拆卸,此臉從此失蹤,估計很大可能已隨其他建築廢料運去夢州堆填,變成了「消失之太陽」。

2025年大阪世博在夢州舉行,一切就像冥冥中的緣份,讓昔日與現代重新接通。

岡本太郎《太陽之塔》
重現復刻的「地底之太陽」

要進入重修開放的《太陽之塔》,必須提前在官網預約門票。在官網可以提早預約,早年可以即場預約,現時已改為「前一天完全預約制」,即使免費進場的嬰兒亦需在預約名單內。

進入《太陽之塔》
買了預約門票,需要手持預約確認列印本或手機畫面的「確認QR碼」,並在預定時間20分鐘前到館內報到。預約可以在進《太陽之塔》前一天中午12:00之前於官網更改一次,可更改的日期為第一次預約確認之日至第120天為止。門票不能在付款後取消、變更人數及退款。

*以上資訊為2025年6月更新
*條款與細則以官網公佈為準

走入塔內,必須跟著導覽員指示去看「地底之太陽」及復刻的「生命之樹」。在光影和音樂變化下,看到復刻重生「地底之太陽」在幻變,如置身異域。

接下來會走到「生命之樹」底部。為確保安全,避免手機等從高處掉落,所有遊客只可以在「生命之樹」下特定位置拍照,往上層參觀時必須收起手機及相機。我在2023年中到訪時,則申請了在《太陽之塔》上層拍攝(本文所拍攝的內部上層照片均為正式申請後獲准拍攝,敬請留意)。

岡本太郎《太陽之塔》
岡本太郎《太陽之塔》內「生命之樹」
岡本太郎《太陽之塔》
「生命之樹」以人類進化做主調,展現了岡本太郎的宇宙觀。

「生命之樹」是岡本太郎將人類與地球演化展示出來。他將幻想世界中的單細胞生物至人類進化過程以模型製作放置在樹底至樹頂。為「生命之樹」製作模型的是出生於青森縣的成田亨——即是咸蛋超人怪獸與哥斯拉場摧毀的建築物的微縮模型設計者。

成田亨的作品向來與岡本太郎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有很大的異想空間,由他來製作「生命之樹」模型,詮釋岡本的想法最適合不過。

1970年為期183日的大阪世博結束,內部因長期老舊及建築漏水,塔內電箱已被水浸壞,放置於「生命之樹」上之292件生物模型大部分已損毀或不知蹤影。2016年,當地決定復修《太陽之塔》內部裝置及「生命之樹」,發現只有29件舊有模型得以復原。

岡本太郎《太陽之塔》
沿著螺旋步道可以登上《太陽之塔》,從另一角度欣賞「生命之樹」。
岡本太郎《太陽之塔》
「生命之樹」的模型本身由成田亨設計,唯原有模型大部分已遺失及破損,需重新復刻製作。

沿著樓梯徐徐步上,沿途看着生命之樹的進化,耳際隱隱傳來各種聲音,從地下的男聲呢喃,再聽到鳥聲、風聲、恐龍吼叫聲,走到最頂有著生命讚歌的交响樂,再傳來女音天籟之歌,引領人們進入另一個彷彿熟悉又感覺遙遠的異界,如幻像夢。

在《太陽之塔》如雙手的屋簷,是一條是感覺更奇幻的迴廊。一條人們不能進入的樓梯,猶如通向深邃的國度,是時空的盡頭?是探索的入口?還是逃離世界的大門?思緒就如此無制限地馳聘⋯⋯

岡本太郎《太陽之塔》
《太陽之塔》兩臂的位置,猶如通向一條未知的梯階。
岡本太郎《太陽之塔》
拾級而下的樓梯間,設有歷史照片展覽及介紹。
岡本太郎《太陽之塔》
《太陽之塔》內的紀念品店

參觀完畢如不坐電梯沿後樓梯往下走,可沿途看到《太陽之塔》及EXPO’70的歷史圖片展覽,包括岡本太郎設計後興建過程。從昔日的照片,可見當年EXPO’70萬博《太陽之塔》內的設置和展品,雖然和如今所以已不盡相同,但可看到復刻的《太陽之塔》和「地底之太陽」,依然是很值得。

塔內設有小小的紀念品店,能買到限定的岡本太郎藝術作品的限定產品。我更買來一本《岡本太郎にであう旅》 ,書內詳列岡本太郎於日本各地的藝術品所在,成為我日後走訪日本各地探探岡本太郎藝術品的指南。

岡本太郎にであう旅 
岡本太郎のパブリックアート

岡本太郎作品分佈於日本各地,書中整合全日本各地收藏或展示岡本太郎作品的地方並作出解說,是想認識或加深對岡本太郎作品了解的讀本。

出版日期 : 2015年9月14日
作者:大杉浩司(著), 平野暁臣(監修)
出版社:小学館クリエイティブ
ISBN:9784778036065

關於作者:往來日本接近80回,足跡遊遍日本47個都道府縣。曾在日本各都道府縣進行採訪,在不同媒體撰寫日本相關之旅遊文章。曾三度到訪石垣島,每次都有新的體會和發現。

  1. 信樂燒為日本陶瓷界六古窯之一,源於滋賀縣甲賀市信樂町 ↩︎

更多『日本旅遊』相關文章
更多『建築設計與藝術』相關文章
附有『書籍推介』文章



【日本福岡縣】親訪太宰府天滿宮|藤本壯介設計|自然與型格|期限3年之『仮殿』

Follow my Social Media

Loading

喜歡此文章請在最下面給個讚|分享此文章至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