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最地道的風景,往往本來不是為遊客而生,卻因為其獨特性而令人注目。印度孟買(Mumbai)市中心的千人露天洗衣場「Dhobi Ghat」,正正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孟買是印度第二大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僅次於首都新德里(New Delhi)。據統計,2024年孟買人口超過2100萬1。孟買城市迅速發展,早在17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掌管和發展下已露端倪。當時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孟買建造了港口,以便與西方貿易通商。至19世紀初,本來分別為七個小島的孟買,在填海工程下合併成一整塊陸地;1853年建成了印度第一條鐵路,連接孟買至其南面的城市塔那,數十年間人口迅速膨脹,19世紀末英屬印度時期,孟買已居住了接近100萬人。
1890年,孟買市中心這座大型人工洗衣場「Dhobi Ghat」應運而生。在印度語裡,Dhobi是洗衣人,Ghat普遍解作一個由高至低引流水來洗淨的地方,合起來就有洗衣場的意思。
由於洗衣場位近Mahalaxmi 車站,印度其他城市亦有Dhobi Ghat,這座洗衣場又會被稱做Mahalaxmi Dhobi Ghat。

在昔日還沒有電動洗衣乾衣機的年代,洗衣這工作需要倚靠人手。印度孟買天氣炎熱、濕度又高、人口又密,夏季降雨量高時根本難似洗淨晾乾衣服,是以不少家庭會將衣物交由洗衣人處理;一些衣物使用量高的場所例如酒店、醫院等,需要經常更換清潔的布品,洗滌工作更是龐大,洗衣人的角色必不可少。
運作百年 每日辛勞處理市內的衣物
孟買在19世紀開始快速發展,Mahalaxmi Dhobi Ghat則自1890年開始建成及運作,算起來已有135年歷史。當時用上水泥建造了1026個洗衣槽2,整個地區內住了數以百計洗衣人,加上其家人、幫工等等,就有以千計人口進駐在洗衣場內。他們每天工作約18至20小時,為每日送來的衣服清洗乾淨,第二天將衣物送回。洗衣場以傳統人手處理衣物,如擦洗、槌打、搓揉、將衣服鞭策在石槽上等等,再靠日照自然晾乾、用燒熱的熨斗熨平。據說,近年有洗衣場部分洗衣人添置器材輔助,如旋轉裝置加快脫水時間,以提高效率。


我其中一次印度之旅是到拉賈斯坦(Rajasthan),由於在孟買轉機,就在這個城市稍作停留遊覽,當地朋友就帶我們到Dhobi Ghat一帶,從大街的橋上俯瞰這個大型洗衣場。Dhobi Ghat看起來有如一個人工小山谷,房子及洗衣槽,由高至低伸延至洗衣場中心,晾衣線縱橫交錯。這天天氣晴朗,衣物都懸在繩上或鋪在屋頂。
我到這裡時已屆下午,天氣炎熱,大部分由半夜至早上開工的洗衣人暫時結束整天的作業,只有少部分洗衣人仍在孜孜不倦地工作。

不標籤、不貶視
有時候,有些人會把孟買Dhobi Ghat和貧民區連在一起,這是必須留意的事。這大概是由於昔日洗衣人屬低下工作,加上從前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令「Dhobi」被標籤,放在種姓名字內,這種不公平的種姓制度,人們更被逼冠在名字代代相傳,世襲工作。雖然1947年印度獨立後憲法以明文規定廢除「種姓」制度,但骨子裡仍植根在坊間,難以擺脫被標籤的綑綁。2017年,印度高等法院裁定標籤他人為「Dhobi」屬於冒犯行為,洗衣人是一種專業的行業,而不該被標籤成低下的工作;從事洗衣業的人,也不應被貶低。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上映的電影《Dhobi Ghat(港譯《孟買日記》)》,曾因為劇名出現「Dhobi」一字,曾有冒犯之嫌的爭議而鬧上法庭3,最後,法院指出「Dhobi Ghat」是對一個地方的地理描述,並不具有攻擊性和冒犯性。

走進Dhobi Ghat參觀的爭議
坊間有時可找到一些帶遊客走進洗衣場參觀的導覽團,甚至在Dhobi Ghat附近會遇上一些人稱聲付款就可帶領進去參觀,我曾跟印度朋友聊起,他們對此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遊客走入其中,可以了解當地特有的文化,促進當地人的收入,帶來商機;另一些朋友則持不同意見,認為收費只為某些外來的利益者增加收入,洗衣場的作業的人和居民並無法獲得實質的收益,更無選擇地被外來人「參觀」其艱苦的作業。由於不同的導覽團或收費人的背景及狀況都難一概而論,付費參觀與否還是自行決定和衡量。
我這次遊走在孟買的時間很短,沒有隨團或付費進去參觀,沒有真實經驗可分享,也不算深入了解這個地方的運作狀況。不過我的想法是,無論是遊客、攝影師、記者、現今流行的影片拍攝者等等,不論付了錢與否,走進這些原本是地道民居和作業的場所,最重要還是緊記兩個字:尊重。走近或舉機打照面拍攝前,還是先徵求當事人同意。
職業無分貴賤,洗衣人在孟買歷史和社會上付出不少人力和貢獻,每日辛勞工作,為當地普羅大眾提供價錢相宜又可靠快速的洗衣服務。我靜靜站在大街一角遙遙看著孟買Dhobi Ghat這個獨特的地方,眼前的情景依然是震撼的。
作為遊客及擔任十數年旅遊文章作者,我不時都會提醒自己,旅遊和體驗都不是參觀貧窮、也不是走進貧窮來為吸睛打卡。無論到任何地方,即持不同的立場和看法,保持對當地人、文化和歷史的尊重還是必須的。聽聽當地人及其他人的想法,亦有機會進一步對加深了解,也是我個人來說「旅行的意義」。

電影介紹
Dhobi Ghat (Mumbai Diaries) .港譯 《孟買日記》
導演:Kiran Rao
演員:Prateik、Aamir Khan、Monica Dogra、Kriti Malhotra等
語言:Hindi
上映日期:2011年1月21日(印度)
片長:102分鐘
故事講述孟買四個不同階層的主角,包括年輕洗衣工夢想當演員Munna、從美國休假回鄉的千金小姐Shai醉心攝影、剛新婚卻面對不忠丈夫的Yasmin,以及內向而才華洋溢畫家Arun,在生活中交疊,刻劃出關於文化階級、理想與現實生活的矛盾及心靈與情感交織的故事。
關於作者:遊走六度走訪印度,喜歡拉賈斯坦邦(Rajasthan)的色彩、喀拉拉邦(Kerala)非一般的印度、果阿(Goa)的慵懶,還曾到班加羅爾(Bangalore)瘋狂購物。大部分時間喜歡印度亦間中討厭印度,深感這個國家有太多Incredible的地方,對印度還有一大張Bucket list尚待完成,恆河、印度北部都一直在旅遊願望清單中。
- 資料來自The Indian EXPRESS 11 Jul 2024 文章 ↩︎
- 資料數字來自Lonely Planet 官網 ↩︎
- Time of Asia 23 Sep 2010 ↩︎
更多相關『人文風情』旅遊文章
【意大利】威尼斯嘉年華|Venice Carnival|面具背後的美麗與哀愁
【岩手縣】大東大原水掛祭|一関市|日本東北『天下之奇祭』|厄年裸男被潑接受祝福
【馬來西亞】檳城僑生博物館|僑領華麗大宅 呈現峇峇娘惹流金歲月
follow my Social Media